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为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发现之一,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主持的东渚山区墓葬抢救性考古发掘日前已全部结束。在同公湾小山墓地,考古人员发掘了一个保存有从春秋早期到春秋晚期共10座墓葬的土墩,“一墩十墓”在苏州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而在獾墩土墩石室墓中,则出土了精美的玛瑙管,其质地堪比真山大墓出土的玛瑙制品,据考证,獾墩土墩墓是苏州西部山区目前发现的仅次于真山大墓的又一处高规格春...
动物园新址古墓抢救性发掘中出土的铜镜、漆皮和陶罐。 经过10多天的紧张工作,动物园新址古墓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昨日收尾。在最后一天的发掘工作中,工作人员揭开了墓碑前的墓地以及主墓旁最后一座保存完好的浇浆墓,并出土了陶罐、铜镜、铜钱等古物。 昨日的绵绵细雨给发掘带来一定难度,考古人员对墓碑前的坟包进行开挖,该墓室共有4座,排列整齐划一。在盖住墓室的石板上还有一个大土包。将土包的封土去除后,一个完整的...
建文帝 上金贝畲寨神秘古墓 昨日,省文物局对外发布消息称,经过组织专家考察论证,认为宁德上金贝古墓建造年代为元末明初,墓主人身份为僧人沧海珠禅师,而不是建文帝。 是否建文帝之墓争论不断 该墓自去年清理发掘,当时福建博物院研究员王振镛负责该墓的整理工作。他告诉记者,当时在发掘现场,他提出初步设想,认为与建文帝有关。这只是以供探讨研究,并没有论定。没想到,此话一出,竟然引发了长达一年多的...
昨天,沈家山工地考古又有新发现,汉墓和宋墓先后重见天日,考古人员发掘出不少“宝贝”,宋墓保存较完好,须弥座有精美花纹。 昨天上午,考古人员发掘了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汉墓,从棺材内和足厢里清理出常见的汉代随葬品,如陶器、漆器、佩剑、铜钱,以及耳塞、鼻塞等。下午又有一座保存比较好的墓葬被考古人员从泥土中清理出来,制作非常精美的须弥座上鲜艳的朱红色油漆还保留着,特别是上面还有黄色...
河北省邯郸市园林部门日前在开挖南湖东岸码头基槽时,发现古代墓葬。近日,文物部门对已发现的五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所发掘清理的五座墓葬多为砖室结构,大致分为三种形制。长方形拱券顶砖室墓1座,墓门、墓顶、东壁已破坏。墓室南北长3.63米,东西宽3.42米。西壁正中砌一门,门两侧各砌一窗,南壁西段残存一门;八角形穹隆顶砖室墓3座,均由门楼、甬道、墓室组成。门楼与地面房屋建筑相...
南京农花村发现25座古墓,9米东吴大墓分“一厅两室” “天玺元年十月五日作”一块纪年砖的出现,令考古人员欣喜半天。相比去年,今年以来,南京地区考古没有出现大的高潮。因此,昨天雨花台南面农花村发掘出有纪年砖,又出土了扁壶、瓷碗、陶猪、陶灶等齐全文物的东吴大墓可以说是一大亮点。然而出土的一件带有8个耳系的直腹小罐考古专家称从未见过,更神秘的是一个人形小...
考古人员展示新发掘出的陶罐。 发掘出的青铜镜。 8月25日下午,胶州九龙镇大闹埠汉代家族墓葬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共发掘出13座墓葬,从墓葬内发掘出铜镜10余个、铜钱100余枚、陶器20余个和头饰6个以及石制研磨器1个,共从墓葬内发掘出140多件文物。据考古人员介绍,该处墓葬发掘工作持续了半个月时间,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是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和东汉早期的家族墓葬,他们将对这些文物清洗后进行技术...
吴承端墓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新埔乡库村浦泽坟山山腰,坐北朝南,平面呈扶椅形,由墓冢和墓碑构成,墓冢杂草丛生,不辨墓室轮廓,前立墓碑,青石质。通高80厘米、宽48厘米,额顶端两侧用抹角做法,内阴刻楷书“唐殿中待御史吴承端公墓”。 吴承端,据库村《吴氏宗谱》载,为后唐清泰甲午(934年)举人,授翰林院编修终殿中待御。库村吴氏是唐时迁徙过来,应该说是来泰顺最早的移民点之一。泰顺吴...
义富 摄 沈家山建筑工地古墓葬群考古又有新进展 昨天,扬州城北沈家山瘦西湖西苑建筑工地古墓葬群考古工作又有新进展,考古人员又发现了六座古墓。据悉,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挖掘清理了16座墓葬,其中,汉代墓葬4座、六朝时期墓葬6座、唐代墓葬6座,并出土了一些文物。令人称奇的是,位于工地东北角方向的一座墓地,被三个主人同时选中,出现了三墓同地的场景。 棺上加棺只因墓葬习俗 在唐代扬州,几个挖墓者正...
记者16日从三亚相关部门获悉,该市在执行全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有惊喜发现,新发现文物点21处,其中包括南宋时期的古墓葬。 从去年12月开始,三亚成立了专门的文物普查小组,对全市范围进行细致的文物普查。据了解,三亚目前在册登记的文物(遗物)点近80处,目前复查共原在册登记的文物点达85%,完成全市各乡镇所需普查的122村(农场)的54.9%,新发现文物点21处,征集了南宋时期瓷器若干件。 ...
洋河古民居 “寻找的不仅是记忆,传承的不仅是文明,呵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守望共同的精神家园!”按照统一部署,从2007年4月份开始,我市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前,我市各县区已经基本完成了文物调查工作,据初步统计,在这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中,我市已经新发现110多处古遗址、古建筑和古墓葬。 “这次普查是最全面的!” 我国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从...
近日,新疆博乐市组织的考古队在赛里木湖东侧又发现70余座古墓葬,这是继去年在赛里木湖西岸发现大宗古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此处古墓葬群位于赛里木湖东侧两山间开阔谷地上,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总数达70余座。经文物勘探,古墓大多呈南北向链状排列,有土墩墓、双层石围土墩墓、方形土墩墓,双层石围石堆墓、单层石围石堆墓、石围墓、石堆墓。墓葬大者直径43米,高2米;小者直径6米,高0.4米。土墩墓用青石和黄土...
6月12日,《大河报》报道了林州再次发现大型战国古墓群、出土了三套珍贵的战国编钟和一枚特大水晶环一事。据记者了解,经过近一周的发掘,深埋地下2000多年的车马坑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如图)。 据文物工作者介绍,此次发掘的车马坑共两个,分别位于248号墓的东侧和东南方向,目前东侧的车马坑的6个车轮已全部显露出来。昨天傍晚,从发掘现场传来消息,位于东南侧的车马坑经过一天的清理后,土台的北侧也显露出车...
5月26日上午,胶州市胶西镇西门村村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村东的丘陵地上掘土时,意外从农田旁边土堆旁挖出了一些带有花纹的石马。胶州文物专家告诉记者,石马造于明代,以前经过勘测时,发现这里地下埋葬着多座明代贵族古墓群。 5月26日,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看到,被挖出来的大石头还放在山坡上,而且那块形状像马的石头,雕刻得活灵活现,旁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有凹槽,石身和石马一样,很可能是头部断掉了。记者在采访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文物大县拜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近日全部结束,文物工作者新发现文物点66处,其中,古墓葬群39处,共有各类古墓葬1830座,成为此次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 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拜城县各类文物点为65处,其中闻名世界的克孜尔千佛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平国摩崖石刻、温巴什石窟、台台尔石窟等5处文物点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无论是文物点数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